通過合理的分區布局和高效的文件系統選擇,可以顯著提升系統的性能和數據的可靠性
本文將深入探討 Linux 分區管理的基本概念、常用工具以及如何通過`mkfs` 命令創建文件系統,為讀者提供一份詳盡而實用的指南
一、Linux 分區管理基礎 分區是將硬盤驅動器(HDD)或固態硬盤(SSD)的物理存儲空間劃分為多個邏輯部分的過程
每個分區都可以獨立地格式化并分配文件系統,從而允許操作系統有效地管理和訪問存儲數據
1.分區類型 -主分區(Primary Partition):一個硬盤最多可以有四個主分區,或者三個主分區加上一個擴展分區
-擴展分區(Extended Partition):擴展分區可以進一步劃分為多個邏輯分區(Logical Partition)
-邏輯分區(Logical Partition):擴展分區內的分區,不受主分區數量的限制
2.分區表 -MBR(Master Boot Record):傳統分區表,支持最大2TB的磁盤容量,最多4個主分區或3個主分區+1個擴展分區(擴展分區內可包含多個邏輯分區)
-GPT(GUID Partition Table):現代分區表,支持更大的磁盤容量(理論上可達8ZB),并且沒有分區數量的限制,是UEFI啟動標準的一部分
3.分區工具 -fdisk:適用于MBR分區表的經典工具
-parted:功能強大的分區工具,支持GPT和MBR分區表
-gdisk:GPT分區表的專用工具
二、mkfs 命令詳解 `mkfs`(Make File System)命令用于在分區上創建文件系統
雖然 `mkfs` 本身是一個通用命令,但實際應用中通常通過調用特定文件系統的格式化工具來完成具體任務,如`mkfs.ext4` 創建 ext4 文件系統,`mkfs.xfs` 創建 XFS 文件系統等
1.常用選項 -`-t